【皓元•行研】全球pdc管线梳理:继adc之后又一火热赛道

2023-04-14 18:30:00
游览量:215


  多肽偶联药物(pdc, peptide-drug conjugate)是继抗体偶联药物(adc)之后的下一代靶向治疗药物,其核心优点是增强了细胞通透性以及提高了药物选择性。目前有两种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(fda)批准上市(其中一款已在美国撤市),在过去两年中,制药公司也一直在开发pdc作为癌症、covid-19、代谢性疾病等的靶向治疗候选药物。


  pdc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,它是由不同类型的多肽连接上药物,其功能类似于adc。pdc由三个重要成分组成:归巢肽(homing peptide)、连接物(linker)和有效载荷(payload)。




peptide


  多肽的选择会影响pdc中药物内吞作用的效率,一旦靶点被选择,选择合适的多肽也很重要。理想的pdc多肽应具有较强的靶标结合亲和力、高稳定性、低免疫原性、高效内化和较长的血浆半衰期。




linker


  linker的选择是pdc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。linker需要考虑稳定性和释放效率之间的平衡。可裂解linker释放效率更高,不可裂解linker更具稳定性优势。切割或不可切割linker的选择取决于靶向治疗剂的设计和作用模式的需要。




payload


  有效载荷是杀死肿瘤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pdc进入细胞后,有效载荷是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的主要药剂。因此,有效载荷的毒性和理化性质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杀死肿瘤的能力,从而影响其疗效。代表性有效载荷包括阿霉素、紫杉醇、mtx,喜树碱等。



注:用于pdc药物载荷的代表性实例。常见的偶联位点用红色圆圈标记。


pdc较adc药物优势




不同阶段pdc药物在研情况




在研管线已知有效载荷的种类分布




在研管线已知连接子的种类分布




小结


  pdc作为一种新颖的治疗方式,有可能克服adc的某些局限性,然而melflufen被撤回表明pdc在临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挑战,尤其是靶向能力与安全问题需要着重解决。在这些问题全面解决之后,pdc药物将有希望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又一颗明珠。也期望随着更多创新方法的研究,更安全、更有效的肿瘤靶向pdc可以为众多患者带来希望。






参考文献:

molecules 2021, 26, 6042

trends pharmacol sci 2021, 42, 857

数据来源:各公司凯发备用官网资讯